剖析足力健老人鞋,解锁适老化产业发展密码
来源:中华网 作者: 时间:2025-09-03 10:24:11

 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《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,截至2024年末,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,占总人口的22.0%,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。然而,当前的社会秩序、政策法规等,大多是在国家高速发展阶段制定的,未充分考量老龄化社会的运转需求。在日常生活中,从公共设施到家用产品,从服务流程到政策扶持,诸多方面都未能很好地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,适老化问题普遍存在。

剖析足力健老人鞋,解锁适老化产业发展密码

  案例: 足力健老人鞋在适老化进程中的突出成绩

  开创专业品类,精准满足需求

  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敏锐洞察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,双脚出现变宽变大、足弓塌陷等问题,传统鞋子难以满足需求。于是,足力健开创了专业老人鞋品类。通过对上千位老年人的脚部特征及行为习惯深入调研,采集老人 7 个维度脚型数据,研发出适合中国老人脚型的 “专业老人鞋鞋楦”。这一举措从解决了老年人穿鞋难的难题,为老人鞋市场树立了新标杆。

剖析足力健老人鞋,解锁适老化产业发展密码

  持续创新,提升产品品质

  足力健不断投入研发资源,联合苏州大学共建多功能纳米新材料老人鞋服应用协同创新中心,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入电子科学技术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。2025 年 5 月,其夏季新款产品 “如意妈妈鞋”“平安爸爸鞋”,在生物力学、抗菌性能、减震性能等五大维度表现卓越,斩获 SGS 国内首个老人鞋品类五星舒适度认证。

  深度参与标准制定,引领行业规范发展

  截止目前,足力健已深度参与32项标准的制定,涵盖国家标准、团体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等。在《老人鞋》国家标准制定中担当第一起草单位,解决了行业长期无统一标准的难题。其参与制定的标准对老人鞋产品款式设计、安全性能、物理机械性能等详细规定,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,净化市场环境,推动行业向规范化、标准化和品质化发展。

  拓展市场,构建多元营销体系。足力健凭借优质产品占据了有利的市场位置,连续五年全国老人鞋销量第一。

  适老化产业的现实挑战:需求与供给的适配差距

  尽管足力健等先锋企业已做出积极探索,但从全社会来看,适老化建设仍存在诸多待完善之处。

  在产品供给端,"伪适老" 现象时有发生。部分企业简单将普通产品改改包装就贴上 "老年专用" 标签,如按键放大却保留复杂操作逻辑的 "老人手机",价格虚高却缺乏安全设计的 "老人用品"。这种缺乏深度研发的产品,既无法满足真实需求,也损害了消费者信任。

 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。一线城市已开始试点社区适老化改造,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,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严重不足;城市商超的无障碍通道逐渐完善,而乡镇集市仍难觅轮椅通行的平坦路径。这种差距使得不同地区的老年人,在适老化资源获取上存在明显不平等。

  标准体系的覆盖范围也有待扩展。目前已出台的适老标准多集中在辅具等实物产品,而在居家养老服务、智慧养老平台等服务领域,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和评价体系,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。

  多方协同的优化路径: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

  适老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企业、行业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,足力健的实践经验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  企业:在细分领域构建  " 需求   研发   服务  闭环

  企业可借鉴足力健的用户洞察方法,建立老年群体需求数据库。真实理解老人需求,而不是臆想出来的“伪需求”,仅仅只为满足市场化的需要。

  同时应注重 "适老不示弱" 的设计理念,避免产品过度强调功能性而忽视美观性。像足力健将传统祥云纹样融入鞋款设计,既保留文化内涵又不失时尚感,这种兼顾实用与审美的思路,值得更多品类借鉴。

剖析足力健老人鞋,解锁适老化产业发展密码

  社会:培育适老文化与参与氛围

  社会层面加大适老化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,如足力健品牌如何通过才穿鞋需求的挖掘,帮助老人解决穿鞋难得问题,通过具象化的故事提升社会关注度。

  教育机构可开设老年学相关课程,满足老人心理情绪价值。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 "银龄关爱" 行动,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,如教学使用在线挂号、线上业务办理等基础技能,让技术进步的红利惠及更多老人。

  从一双鞋的适脚,到一座城市的适老,本质上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进阶。足力健用十年时间证明,真正的适老化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,而是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深度尊重与精准回应。当更多企业加入适老化探索的行列,当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形成合力,才能构建起一个真正包容、友善的老龄化社会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岁月中从容前行。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关推荐

RECOMMEND

服务热线
400-990-7505

官方微博

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10-2016 孝夕阳 版权所有

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5053625号-7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85号